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保证担保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26 13:46: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3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保证担保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保证担保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6年8月2日,国家开发银行

各厅局、直属单位,分行、各代表处: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保证担保暂行规定》已经行务会讨论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保证担保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贷款的保证担保行为,明确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开发银行发放的各类人民币贷款。
第三条 贷款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为借款人履行债务提供担保,当借款人不按借款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保证合同约定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 保证人担保的范围包括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本息和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等有关费用。
第五条 开发银行信贷业务部门负责具体办理贷款保证担保业务;政策法规局负责对该项业务进行指导和协调。

第二章 保证人的审查
第六条 保证人必须是拥有独立的财产,资信可靠,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七条 办理贷款保证担保时,保证人应向开发银行提交以下需要审查的材料: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的保证人法人资格的营业执照正本或者副本复印件;
(二)会计(审计)事务所核准的上年度财务报告及报表和最近月末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
(三)或有负债清单及情况说明;
(四)开发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信贷业务部门按本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和保证能力:
(一)保证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符合本规定第六、九条的规定;保证人对其拥有的独立财产享有所有权或者依法处分权;
(二)保证人最近三年的经营业绩和信誉良好;通过财务报表的各项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金利润率等)衡量,保证人有清偿债务的能力;
(三)保证人有完善的财务制度;有良好的履约能力,能够按期偿还银行贷款;
(四)保证人或有负债总额一般不大于其资产总额。
第九条 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
未经企业法人授权的分支机构不得作为保证人。

第三章 保证合同和保证责任
第十条 保证人为借款人履行债务提供担保时,保证人应与开发银行、借款人签订保证合同,并作为借款合同附件。保证人可以就一份借款合同签订保证合同,也可以在最高贷款数额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签订保证合同。
第十一条 保证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保证担保的贷款种类和金额;保证担保的范围;保证方式;保证期限;违约责任等。
第十二条 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限应约定为:自借款合同生效开始至贷款本息和有关费用全部偿清时止。
第十三条 保证人应对借款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当借款人不按借款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和有关费用时,开发银行既可要求借款人履行债务,也可直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履行债务。
第十四条 贷款数额或者贷款风险较大的,可由两个以上保证人为同一贷款提供担保,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也可以约定按份承担保证责任。
第十五条 借款人不按借款合同约定的分期还款计划偿还贷款本息和有关费用时,信贷业务部门可向保证人发出书面催款通知,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
第十六条 借款合同履行期届满,借款人仍未偿清贷款本息和有关费用时,信贷业务部门应在借款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每6个月内向保证人发出书面催款通知,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以保证诉讼时效的不断延续;如需采取法律手段回收贷款的,信贷业务部门应及时通报政策法规局落实有关措施。
第十七条 开发银行与借款人协议变更借款合同时,须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
第十八条 在保证合同有效期内,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不得因保证人或者借款人组织方式的变化、内部机构的变更或者财力状况的变化而减少或者免除。
第十九条 在保证合同有效期内,保证人机构发生变更或者被撤销的,保证人应提前2个月书面告知开发银行,并由变更后的保证人或者作出机构撤销决定的机构落实经开发银行认可的保证责任,重新办理担保手续,否则开发银行有权暂停贷款或者提前收回贷款本息。
第二十条 在保证合同有效期内,开发银行有权对保证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人应按照开发银行的要求按期提交有关材料。如保证人提交虚假材料,一经发现,开发银行有权暂停贷款或者提前收回贷款或者要求借款人重新提供合格的保证人。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外汇贷款保证担保的管理在有关规定未颁布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开发银行政策法规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六年八月二日起施行。


转发人民银行《关于办理托收承付结算扣付滞纳金会计处理手续的规定》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转发人民银行《关于办理托收承付结算扣付滞纳金会计处理手续的规定》的通知
1991年9月7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人民银行改变托收承付结算办法中扣付滞纳金的规定,总行已用明传电报通知你行(见91建总明电11号电报)。现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办理托收承付结算扣付滞纳金会计处理手续的规定》,随文转发你行。请迅速布置所属认真执行,有关付计科目按建设银行会计制度规定处理。
执行中的问题可向当地人民银行反映并抄报总行。

附件:关于办理托收承付结算扣付滞纳金会计处理手续的规定
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现将办理托收承付结算单独扣付滞纳金的会计处理手续规定如下,请按此执行。
一、付款人开户行办理扣付滞纳金的处理手续
(一)付款人开户行办理托收承付结算单独扣付滞纳金时,应填制特种转帐收入、付出传票各两联,并注明原托收号码及金额,在转帐原因栏注明第×个月逾期付款的金额及相应扣付滞纳金的金额,以一联特种转帐付出传票作付出传票。其分录是:
(收)联行往帐科目
(付)××科目 付款人户
转帐后,另一联特种转帐付出传票加盖转讫章作付款通知交给付款人,并在“定期代收结算凭证登记簿”或“到期未收登记簿”(以下简称登记簿)备注栏注明该项目扣付滞纳金的金额。将两联特种转帐收入传票随同联行邮划代收报单寄收款人开户行。
(二)扣付逾期付款滞纳金时,如付款人帐户金额不足支付,应排列在销货收入“扣款顺序”的工资和应提大修理基金之前。对该帐户采取“只收不付”的控制办法,待付款人帐户能足额支付该月滞纳金时,应及时办理扣付。
(三)逾期付款3个月期满,付款人帐户不能全额或部分支付该笔托收款项时,付款人开户行应向付款人索回有关交易单证或付款人填制的“应付款项证明单”,经核对无误后,将有关托收凭证和单证寄收款人开户行,并将应付的滞纳金一并划给收款人。如付款人帐户当时不足支付应付的滞纳金,付款人开户行应在托收凭证和登记簿备注栏内,加注应扣付滞纳金的金额,俟应扣付的滞纳金全部扣付时,销记登记簿。
(四)付款人开户行对1991年9月1日之前发生的延期付款从该日起仍未付清的,在9月份内,遇3个月延期付款期满,退回有关托收凭证和单证时,应从承付期满日起计算3个月的滞纳金划给收款单位;如至9月底,对尚未支付的款项,从承付期满日起至9月底止计算滞纳金于次月3日内划给收款人。
二、收款人开户行办理划回满纳金的处理手续
收款人开户行接到单独划回满纳金的联行邮划代收报单及两联特种转帐收入传票后,以一联特种转帐收入传票票作收入传票。其分录是:
(收)××科目 收款人户
(付) 联行往来帐科目
转帐后,将另一联特种转帐收入传票加盖转讫章,作收帐通知交给收款人,在第二联托收凭证和“发出托收结算凭证登记簿”上注明第×个月划回的滞纳金的金额。
三、单独扣划逾期付款滞纳金的手续费按每笔五角,邮费普通件每笔五角、快件每笔八角,由付款人开户行向付款人收取。



看案例正确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李琳萍


案例:
  某日深夜,无业青年王某跟随独自走路回家的女青年李某至偏僻无人处,顿生恶念,逼迫李某欲与其发生性关系。李某假装顺从,乘王某放松警惕时,从包里拔出电击器,将王某电倒在地。李某见到王某在地上挣扎着爬起来,李某担心王某再施暴,遂拿电击器对着王某胸口又电击了一次。李某见王某不动了,才慌忙跑离现场。第二天,王某被人发现时已经死亡。那么李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分析:
  首先,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 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其次,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行为构成要件: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1、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社会危害性大,侵害程度激烈,具有积极进攻性的侵害行为。 2、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人”是指在犯罪行为中,犯罪的主体。 3、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实际发生而且正在进行的违法侵害行为4、正当防卫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公私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防卫过当是一种犯罪行为,它的本质应当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防卫过当行为的构成要件:1、防卫过当的客体,须是对防卫人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它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既不法侵害人依法受法律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3、防卫过当的主体应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4、防卫过当防卫人在主观上有罪过。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可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应当综合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考虑。
  再次,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国家鼓励及时有效地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人身、财产或其他权益、鼓励公民见义勇为以及威慑、制止与预防犯罪。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行为,只是在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才存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问题,才要求防卫人承担法律责任。


荔浦县人民法院 李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