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06 04:00:1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7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


渝府发[2000]49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万州、黔江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重庆市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进入我市城区务工管理的通知》(重府发[1990]8号)同时废止。




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重庆市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行为,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保障用人单位和流动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适用本暂行规定。
前款所称招用流动人员是指本市用人单位招收、使用常住户口在本市的农村劳动力和常住户口不在本市的城乡劳动力;市外用人单位招收和使用常住户口在本市的城乡劳动力。市内外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统称流动就业。
第三条 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流动就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公安、计生、工商、民政、卫生、财政、物价、税务、银行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流动就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市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实行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条 本市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实行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必须提供招用本市城镇常住户口劳动力不足的证明,并按下列规定申报:
(一)中央所属单位、部队所属单位、市属单位向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申报。
(二)区县(自治县、市)属单位、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向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申报。
(三)外商投资企业、外地驻渝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向市或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申报。
第六条 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收到本市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申请,应当在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超过期限未作决定的,视为同意。
第七条 市外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须向市或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经核准后方可组织招收。
(一)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下同)签署的招用外地劳动力的许可证明;
(二)经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审核的招用人员简章;
(三)证明本单位资质的法律文书;
(四)委托人出具的委托代理书。
第八条 获准招用流动人员的市内外用人单位,必须到县以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确认的职业介绍机构组织招收;有特殊原因的,经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批准,可自行组织招收。
第九条 流动人员就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其他禁忌未成年人从事劳动的岗位和工种,必须年满18周岁;
(二)有必要的证明,不因外出务工而影响其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
(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被用人单位招用的流动人员,外出前必须持身份证和其他必要的证明,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领取“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以下简称登记卡);到达用人单位后,由用人单位凭卡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领取“外来人员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证、卡合一生效。
第十一条 本市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必须在流动人员报到后10日内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并在30日内与其本人签订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可向招用流动人员的用人单位收取流动就业调节费和流动就业服务管理费,具体收费办法由市财政局、物价局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和具备相应资格的其他职业介绍机构,负责承担流动就业中介服务。
第十四条 市内外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禁止下列行为:
(一)以求职者缴纳报名费、风险金、保证金、集资金、股金或其他名目的费用为前提招用流动人员;
(二)扣留流动人员的身份证或其他证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十五条 流动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就业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下列情况不适用本暂行规定:
(一)本市乡镇企业招用本市农村劳动力;
(二)中央或外省市驻渝单位经有关部门核准驻渝的人员;
(三)港、澳、台居民和外国公民到本市就业;
(四)本市居民到境外就业。
第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行政审判庭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行政审判庭的通知

1987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近有的地方法院来电、来人请示关于建立行政审判庭的问题。根据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经与有关部门研究,现通知如下:
1.建立行政审判庭要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要先试点,总结了典型经验再推开。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选几个中级法院试点,高级法院工作量大、条件具备的,也可以试办,但不要求一律都办。
2.基层人民法院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商中级人民法院选几个点试办。点不宜多了。
3.凡目前尚不试办行政审判庭的地方法院,仍按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分别由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审判庭受理行政案件。
特此通知。


关于印发《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举报受理及查处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举报受理及查处办法》的通知


宣政办〔2008〕65号


宣州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举报受理及查处办法》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举报受理及查处办法

  为建立市区联动的查处违法建设运行机制,方便群众举报,规范受理行为,及时查处新增违法建设,有效制止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安徽省城建监察条例》和《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市城管执法局举报电话2833110作为市区查处违法建设统一举报电话,受理时间为7:00—18:00。
二、举报受理后,按照《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和市容管理局职责划分若干问题的意见》(宣政办〔2008〕33号)和《市区市容管理路段(区域)划分意见》(宣政办〔2008〕18号)的规定,由市城管执法局统一安排人员查处。
三、较大规模的拆违行动由市城管执法局统一组织,城管、建设、国土、规划、交通、公安、水利、卫生、消防、供电等部门及宣州区在工作中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四、建立由社区(村委会)、办事处(乡镇政府)、土地、城管等部门共同组成的违法建设监控网络,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公布各自违法建设举报电话,做到电话有人接听、举报有人记录、受理后上门制止违法建设、制止无效及时上报市城管执法局违法建设举报中心。
五、实行违法建设零报告制度。社区(村委会)每周一上午9:00 前将上周违法建设举报、受理及查处情况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汇总后当天上午11:00前报市城管局违法建设举报中心。
六、实行奖励制度。对市民首次举报新建违法建设的,市城管局违法建设举报中心查实后给予奖励。根据举报违建面积每处分别给予100元至500元不等的奖励。
七、宣州区和开发区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年终考核,制定奖惩办法,强化监督落实。同时,要取消因拆除违法建设引起上访的扣分条款。
八、建立检查监督机制。由市监察局牵头,每季度对违法建设的举报、受理和查处情况进行检查,对查处不力,以及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了事、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附件:1.市区违法建设举报受理及查处流程图;
2.违法建设举报登记表;
3.街道(社区、村)违法建设举报受理及查处情况周报表;
4.市区违法建设查处情况一览表。